当前位置: 主页 > 快速通道 > 智能机器人 >

陈楸帆谈人工智能:认识人类,才能制造超越人

2019-12-31 09:23 [智能机器人] 来源于:澎湃新闻
导读:“只要AI掌握足够多的数据,可以知道你下一句话要说什么,或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用最舒服的方式跟你交流,用理想的方式陪伴你,在未来可能成为非常主流的社会形态。”12月28日,

“只要AI掌握足够多的数据,可以知道你下一句话要说什么,或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用最舒服的方式跟你交流,用理想的方式陪伴你,在未来可能成为非常主流的社会形态。”12月28日,在上海言几又书店举办的知乎“快闪课堂”上,科幻作家、星云奖得主陈楸帆表示。

讲座现场,陈楸帆以“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大众文化:从科幻小说到科技艺术”为主题,和现场听众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是如何影响大众文化的”“大众文化究竟又是如何塑造公众对人工智能认知的”“科幻历史上的AI形象会与现实世界里的AI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等话题的思考。

陈楸帆

当我们想象AI的时候,我们在想象什么?

“前几年,大家会听到许多关于AI的威胁论:AI是否会取代人类?AI是否有一天具备了自我意识,反过来奴隶人类?这样的问题在今年很少听到了,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回到现实的出发点,在很多AI从业者看来,那样的一种强人工智能的时代,离我们还无限的遥远。”陈楸帆告诉现场听众。

实际上,从一开始提出概念开始,AI的发展经历过漫长的低潮期,主要受到三大方面的制约,一个是数据,一个是计算能力,一个是算法。在整体外部环境不具备的情况下,一是没有办法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二是机器对于人的智能理解非常浅,第三没有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当时计算机也是刚刚发行不久,甚至微处理器、微芯片都没有真正被发明出来,一直到1980年代才正式拉开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序曲。学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人一度都曾经失业,最后只能转行从事金融投资。

与科技的发展形成对比,对于AI的幻想在文学世界却始终繁荣:从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到影视剧《大黄蜂》《终结者》《真实人类》中的经典AI形象,再到中国的畅销书《小灵通漫游未来》,设想在未来的家中都有机器人的管家,天上肆意飞行着自动驾驶的汽车,当时一经出版就立刻风靡,销量达到百万册,相当于现在的《三体》系列。在他看来,科技发展线跟科幻的想象处于一种非常有趣而微妙的互动关系,有些是科技从科幻里获取灵感,有些是现实里的科技进展去激发了科幻作家想象更加前沿的未来。

“AI女友”“机器女友”......有趣的是,在关于AI伴侣的幻想中,更多出现的是女性形象。“在我们的文化背景里,会把AI想象成有性别的,这种性别往往是女性。”陈楸帆说。这样的AI女友的设置,往往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完美人格折射,可以看出在影视从业者对AI的想象。

人类对于AI到底有怎样的定义?其实这是一个至今无解的问题,因为迄今人类对于自我意识是什么还没有定论,包括对人类自身思考过程、学习过程都没有特别清晰的了解。深度学习本身也是对人的认知过程长时间思考之后,学习我们的信息进行分层学习、消化、分类的过程,在机器模拟实现之后产生的结果。在陈楸帆看来,首先要认识人类,才能去制造出超越人类、或是接近人类的一种机器以及智能形态。

未来已来,人类如何与AI共生

人们总是高估了某项技术在短时间内带来的影响,但是低估了它在长时间内带来的冲击,对AI也是一样。很多人很难想象AI很短时间内取代很多工作职位,渗透工作非常多的方面,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际上,AI的诞生,已经对在文化领域、思想领域、艺术领域产生潜移默化的冲击,世界上第一幅由人工智能创造出来的肖像画在去年拍卖出50万美金的天价,当时同场拍卖的还有毕加索的画作,价格与其十分接近。

这也带来一个犀利的问题——在人工智能可以进行艺术创作的时代我们对于艺术价值判断究竟由谁来把握?如何定义美的价值?是否应该把AI纳入到人类对审美的领域里?过去一直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因为人是评判事物的标准。有没有可能未来这样的尺度和标准不在人的手里,而是在机器的手里?

 

AI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历史的发展,经历自然力、机器力、电力、自动化、网络化的阶段,最后将到达智能化的时代。AI对人类社会将有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广义社会科学领域,对整个人类组织形态产生改变。“未来社会形态必然是超越国家民族地域利益集团的价值观上的较量,是算法和算力上的较量。”陈楸帆表示,未来国家实力的现代化必然要通过数据算法和算力的全面提升。同时,在所有大机器、大系统的背后,运行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衡量每一个数据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和尊严?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编辑: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