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快速通道 > 行业新闻 > 产业趋势 >

因质量年损1700多亿 制造业如何守护“生命线”

2015-11-25 17:01 [产业趋势] 来源于:中国工控网
导读:据专家估算,我国制造业每年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700多亿元,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对下游产业影响、市场份额损失、污染治理等带来的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

据专家估算,我国制造业每年因质量问题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700多亿元,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对下游产业影响、市场份额损失、污染治理等带来的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来对冲经济增速放缓,显得尤为重要。

 

质量提升刻不容缓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张沁荣在日前召开的质量提升会议上表示,加快推动产品质量提升的意义在于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新动力,努力在稳增长、促发展中释放质量红利。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质量提升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选择;质量提升也是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基本内核,人们在满足了基本需求的现阶段,越来越注重对质量的追求;质量提升更是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首要前提,品牌首先承载的是人们对其质量的认可,没有质量,就谈不上品牌。

  “质量提升是对冲经济增速放缓的有效措施。”张沁荣认为,一方面,相对于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质量创新是更为普遍而有效的创新形式,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有效路径;另一方面,质量水平的提升对于扩大消费需求、优化经济结构以及完善市场制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提升是我国未来最为重要的‘改革红利’之一。”张沁荣说。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各国政府都会把质量上升作为国家战略来布局,最明显的例子是德国和美国。德国坚持走以高质量制造业为本的道路,美国通过出台《质量振兴法案》,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和激励企业加强质量创新的措施,而我们提升质量的步伐也到了提速加码的时刻。

 

激发行业增长潜力

  国家质检总局从2011年起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目的就是要引领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在宏观层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微观层面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以此夯实产品质量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整体水平。

从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来看,政府主导推动质量提升的做法效果是明显的。张沁荣以安徽无为、湖北随州、浙江嵊州3个“质量提升示范区”的情况举例,“2014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电线电缆行业的平均利润已降至3%的情况下,无为县电线电缆产业却保持了稳健发展势头,实现产值484亿元;在2015年全国专用汽车行业普遍低迷、危化车产量下降40%的情况下,随州危化车产量不降反升,同比增长5.3%,利税上升35%;在宏观经济普遍艰难的大环境中,今年1至8月,嵊州厨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增长11.9%,税收增长11.7%,出口额增长25%。”张沁荣说。

  质量提升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手段。以建筑防水材料行业为例。产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普遍存在获证企业生产“非标”“低标”产品(即其产品质量低于国标、行标规定),无证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依然是行业的现状。质次价低的产品对市场冲击较大,阻碍行业健康发展,防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建筑渗漏率居高不下。

  质检总局通过发布《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约25%的落后产能被淘汰出局;防水行业内连续3年的“质检利剑行动”打击假冒伪劣和无证生产企业300余家,极大地震慑了非法生产行为,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质量提升推动骨干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发挥规模效益,整合市场。

(编辑:admin)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