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两化融合 >

“双创”新格局奏响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时代

2016-06-30 17:06 [两化融合] 来源于:中国航空报
导读: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一是“双创”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出台了大力推进“双创”的20多项指导性文件,确立了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推出“互联网+”11个领域行动计划等政策举措,为“双创”打造了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四众”平台,有力地助推了创业创新高潮的蓬勃兴起。二是全国“双创”如火如荼、创业创新成果丰硕。2015年,全国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400万户,天使投资募集资金达到204亿元,创业投资募资1996亿元、投资案例数3400多个。三是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汇聚。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实现产业化,线上线下融合(O2O)、移动支付、个性定制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在这一过程中,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通过“双创”造血,创新热情日益高涨,企业活动增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则作为“双创”主力军,通过创业孵化、创投基金、研发资源共享、技术服务支撑等多种方式推进“双创”工作的全面铺开。

       “大手拉小手” 构建大中小企业

       协同共生的“双创”新格局

       在谈及“双创”推动企业间合作时,李克强曾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促进是时代发展需要,大企业发挥旗舰作用,形成千帆竞发态势,需要有众多中小企业的配套服务,为大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在“双创”工作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创新成果“不接地气”的问题始终存在。由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拥有不同的评价机制和利益导向,各自创新活动的目的分化,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平均水平。实验室产品到企业产品之间存在鸿沟,这是许多国家科技创业创新中的一个共性问题,在我国表现更为明显。

       尽管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创新热情高、活力强,但信息不对称、资金不足等问题,也为创新效果打了折扣。一些领域创新成果“扎堆”,而一些领域少有问津。也有很多好的点子,找不到合适的平台“落地开花”。工信部部长苗圩认为,急需通过网络化的众包、众创、众筹、线上到线下(O2O)等新型创新方式,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氛围,“大手拉小手”,让创新成果锁定市场“有效需求”。因此,既需要大型企业的雄厚实力作支撑,也需要中小企业作为长期发展的后备力量,要打造大企业为主体、大中小企业协同共生的“双创”新格局。

       大企业是“双创”的重要主体。以制造业为例,大企业占2.5%,但其资产总额占44.7%,营业收入和利润指标均占1/3以上,出口占比更是高达57%。同时,大企业“双创”可以大幅度降低创客的创业风险,大企业成熟的技术支持包括丰富的开发工具、研发的设备、知识的产权和技术、企业丰富的管理经验、多元化的人才队伍、丰富的营销网络和渠道以及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各种各样的市场资源,形成了共创供应的生态圈。

       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力军,大企业亟须在经济新常态下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推动自身创业创新,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央企业牵头成立国家及地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41个;52家中央企业共发起和参与基金179支,募集资金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孵化平台57个,有力地带动了全社会的创业创新。

       以“双创”平台促制造业

       与互联网融合

       装备制造业规模大、资源多、行业影响力强,既是“双创”的资源金矿,也是“双创”的主战场。围绕激发企业内外创新活力,加快培育形成创新发展动能,装备制造业大企业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双创”探索,一方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倒逼大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传统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浪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3D打印等新技术发展,加快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进程。

       当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在激发“双创”活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已初显成效。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平台支撑不足、核心技术薄弱、应用水平不高、安全保障有待加强、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意见》提出,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等主要任务,以期能至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

       从定位来看,是把制造业、“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发展思路、模式、业态,培育产业发展新生态,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而让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以“双创”为着力点,将能使制造业通过众创、众筹等新型创新方式达到体系的重塑与创新,同时亦能使“转化难”的创新成果找到合适的市场,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

       具体来看,装备制造业大企业在推动“双创”上,主要有以下两种典型做法。

       第一,利用企业外部创新资源,搭建开放创新平台。以航天科工为例,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企业之一,航天科工全力打造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主题、面向社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主推“云制造”“创新创业”“工业品商城”三大核心业务,聚拢一批社会优质资源成为紧密合作伙伴,将互联网和产业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社会经济各领域。目前,“航天云网”平台注册量已突破11.6万户,成交额已超过25亿元。

       第二,创新技术与产业前瞻布局,建立创业孵化器。一些装备制造业大企业利用在行业细分领域的专业优势,搭建起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的创业孵化器,围绕主营业务加强前瞻技术的创新探索。中航工业构建的“爱创客”平台,通过将航空技术注入中小企业发展新产业,与传统企业相结合、融合,降低创业成本,融合创新要素,实现精益创业和科技创业。目前,“爱创客”平台已与10个城市联合开展“双创”基地建设,线上平台注册用户超过30万,促成交易项目350多个;地方政府、行业领军企业、高校、创投机构、产业园区等各类合作伙伴超过200家。“爱创客”现已初步形成机器人、无人机、新材料、智能穿戴、医疗健康、虚拟现实等六大产业布局,近百个项目进入孵化阶段,总估值超过10亿元。

       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体产业,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是推进中国“智”造。 “集众智可以成大事”,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双创”中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增强创新发展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真正推进中国制造的智能转型。

(编辑:admin)

推荐文章